剩余规模高达242亿 光大转债能如期完成转股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唐婧 广州 北京报道
六年,剩余时光荏苒。规模高达股临近落幕之际,亿光光大转债或要上演一场“真还传 ”。大转
2月16日,期完发布关于“光大转债”到期兑付暨摘牌的成转第三次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剩余公司于2017年 3月17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人民币300亿元的规模高达股可转换公司债券,期限6年(即自2017年3月17日至2023年3月16日)。亿光经上海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决定书[2017]79 号文同意,大转可转债于2017年4月5日起在上交所挂牌交易,期完债券简称“光大转债”,成转债券代码“113011”。剩余
截至2023年2月16日上午收盘,规模高达股中国光大银行报收于2.99元。亿光投行对该股关注度不高,90天内无投行对其给出评级。由于目前还剩余242亿转债没有实现转股的“双赢局面”,正股价和转股价存在一定程度的倒挂,未来到期赎回的可能性非常高,或成为历史上第一只大规模到期赎回的银行转债。
If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市场上存续银行转债共有19只,其中股份行转债4只,分别是、光大转债、和;城商行转债8只,分别是、、、、、、和;以及农商行转债7只,为、、、、、以及。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银行发行的转债转股率整体偏低,且不同银行间的转股率分化情况较为明显。
光大转债的“一生”可谓波澜不惊,其历史最低价为99.8元,一度击穿面值,历史最高价为133.02元,其中盘中超过130元的日子仅有三天。2017年以后,退市转债中,最高价低于135元的可谓凤毛麟角。从目前的收盘价来看,由于转股价和正股价倒挂,光大转债实现大面积转股的可能性不大。留给光大转债的选择或是还本付息,根据最新的统计光大转债的剩余规模为242亿,赎回总金额达254亿。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光大转债总规模为300.00亿,剩余规模为242亿,中间已经完成了部分转股。光大转债将于2023 年 3 月 14日开始停止交易,2023年3月13日为光大转债最后交易日,也就是距离停止交易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根据《募集说明书》的规定:在本次发行的可转债期满后五个交易日内,本行将以本次发行的可转债的票面面值的 105%(含最后一期年度利息)的价格向投资者赎回全部未转股的可转债。光大转债到期合计兑付 105 元人民币/张(含税),发行可转债票面利率:第一年为 0.2%、第二年为 0.5%、第三年为 1.0%、 第四年为 1.5%、第五年为 1.8%、第六年为 2.0%。如果直接赎回,相当于6年合计支付未转股投资者10%的利息(含税)。
钜融资产研究总监冯昊同样认为,留给光大转债的时间不多了,截至2月15日收盘,光大转债价格104.705元,转股价值89.55,目前距离最后交易日已不足一个月,从正股走势看,在退市之前正股上涨至足以推动转债投资者转股价格的概率不大。近期光大银行已经接连三次发布关于“光大转债”到期兑付摘牌的公告,光大转债大概率成为第一只到期大规模兑付本息的银行转债。
此前表现平淡的转债,多数都会通过下调转股价来实现转股,为何光大转债受阻?融智投资基金经理胡泊对此进行解释, 根据转债条款规定,修正后的转股价格不能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目前光大银行股价远低于1倍市净率的情况下,即便修正转股价格,对促进转股的效果也较为有限,且不利于保护正股持有人利益。因此光大银行的转债有很大可能性进行现金偿还而非转股。
一位资深券商人士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光大转债有可能是第一只到期未完成转股使命的银行转债,到期赎回公告前还有约80%没有完成转股,光大银行需要大规模兑付本息,几乎不存在别的补救可能。银行转债的使命就是转股并补充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而银行转债实现转股的关键和其他转债一样,即正股股价上涨使得转债触发强赎条件并执行强赎。部分银行在历史上还曾主动下修转股价,加速转债达到强赎条件。
上述券商人士坦言,光大转债此次到期赎回,既有时运不济,也有自身原因。行业层面看,光大转债发行于2017年,之后的几年整个宏观背景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货币政策趋于稳健、监管不断严格,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不断下降。虽然这期间银行板块有几波反弹,但类似于2014年银行股集体反弹的大级别行情是可遇不可求的。个券层面看,与光大转债同期发行的其他银行转债如常熟转债和宁行转债,还有之后发行的平银转债都成功触发了强赎并促转股。因此,促转股归根结底还得依靠公司提高盈利能力,做出业绩从而抬升正股价格,这需要公司从战略布局、业绩表现、市场沟通等多方面进行努力。
在他看来,随着今年经济复苏,银行业信贷扩张前置发力,地产修复进行时,融资数据改善中,预计银行板块将逐渐修复,但修复空间仍存在不确定性。映射到转债市场,银行转债估值性价比一般,资金配置的意愿或较低。展望未来,虽然银行板块有修复趋势,但个券间分化格局较为明显,不排除未来仍有银行转债到期赎回的可能。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目前光大转债的正股价和转股价之间相差不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光大转债实现转股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廖鹤凯表示,银行转债能够实现转股的关键还是价格,根据光大转债约定,如果其股票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即会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截至目前,其转股价值为89.25%, 正股价和转股价之间差价不是很大,还是有较大希望完成转股的,可转债完成转股后可以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预计6月份之后银行股价的表现会转好,后续银行转债的表现也会转好,也就不用“踩钢丝”了。
历史上可转债一般通过四种方式结束生命周期,即顺利转股、强制赎回、到期赎回和回售。从历史数据来看,顺利转股是转债最常见的退出方式,也是发行人和投资者最喜闻乐见的结局。对于发行人而言,顺利转股意味着转债对应的债务转化成股权,无需支付本金和利息等费用;对于投资者而言,顺利转股一般发生在正股上涨触发强赎,或是转债本身出现负溢价套利机会之时,这两种情况一般都会带来正向收益。因此,在促成可转债顺利转股这一目标上,发行人和投资者的意愿是高度一致的。
相较于转股,强制赎回、到期赎回和回售对发行人可能都不是好消息,对发行人来说无法转股意味着需要还本付息,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只能收到本金和较少的利息。
回售条款通常规定正股价格持续深度下跌时投资者有权按照约定价格将转债回售给发行人。然而,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的目的就是实现转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因此大多数银行转债都没有设置回售条款。
强制赎回条款通常规定正股价格在一定时间内上涨超过某一触发价位发行人有权按照约定价格赎回转债。实际情况中,一旦股价上涨至触发强制赎回条款,大多数持有人都会选择转股,避免真的被强制赎回,只收到本金利息而丧失股价上涨带来的对应收益。
到期赎回则意味着可转债在整个发行期间(一般是六年)都没有实现转股的目标,只能被迫到期还本付息,一般是正股低迷下的无奈结局。历史上选择到期赎回的可转债属于极少数。
对投资者而言,和定增、配股相比,可转债在不违约的情况下可实现收益保底,同时具有正股看涨期权。对发行人来说,可转债发行难度较小,既能够解决短期资金紧张问题,又能递延股权稀释。然而,可转债只有转股后才能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因此银行转债的促转股意愿普遍强烈。
IfinD数据显示,历史上一共8只银行转债退市,其中包括先后发行的两只民生转债。需要重点提及的是,已退市的银行转债最后的转股比例都达到了99%以上,即并没有出现大规模还本付息的情况。具体退市方式来看,其中有6只银行转债是因为正股上涨至触发强制赎回条款从而实现大规模转股退市,分别是中行转债、宁行转债、常熟转债、平银转债、工行转债和第二只民生转债。另外2只退市的银行转债虽然没有触发强制赎回,但在到期退市前也基本实现了全部转股。这2只转债是第一只民生转债和招行转债。
光大转债之后,是否还会有其他银行的转债重蹈覆辙?有分析认为,这几年银行的股价低迷,导致个别转债临近到期遭遇尴尬,其中的原因在于,一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实体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二是前年开始频繁出现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银行的风险敞口被放大,导致市场对于银行的预期较为悲观。
不过从目前来看,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以及房地产政策的逐步放松,两个压制银行估值的大山被挪走,未来银行股价会出现估值修复行情。特别是今年1月份信贷数据非常亮眼,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整体发展趋势稳定向上,所以在今年包括明年,银行的股价也会迎来较大的改善,与此同时在转债存续期之内完成初转股还是希望比较大的。
(责任编辑:综合)
-
梦洁股份因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 此前存关联方资金占用、违规财务资助问题
每经记者 王帆 11月23日晚间,SZ002397,股价4.96元,市值37.42亿元)发布公告称,公司及董事长姜天武,副董事长李菁,董事李建伟,董事、董事会秘书李军,股东张爱纯收到证监会《立案告 ...[详细]
-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与上海市交通委联合举办“‘沪’企保通”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银企对接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决策部署,助力交通物流业纾困,支持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加快上海经济恢复和重振,7月8日,“‘沪’企保通”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银企对接会在上海 ...[详细]
-
南京都市圈获批一周年:产业链迈向跨省融合,中心城市辐射或催生更多百强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海平 江苏报道“老伴在南京的孩子家出门买菜时,我正好从句容家出发。到了南京,老伴饭菜刚烧好。”从句容某学校退休的叶老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两地全程是“公交+地铁”,用了不 ...[详细]
-
又一个风口?5年出货量增超90倍,华为、小米也入局,户外移动电源“爆卖”背后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记者 安宇飞 每经编辑 张海妮 被称为“大型充电宝”的户外移动电源最近成了消费赛道的一匹黑马。近日,阿里巴巴国际站发布跨境指数,6月以来,户 ...[详细]
-
来源:中国经济网汽车中国经济网11月22日讯记者 郭跃) 昨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通知》提及了有关扩大汽车消费,稳定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基风云7月8日,大盘全天高开低走,市场热点快速轮动。受安倍中枪身亡事件影响,国家安防板块与“防弹衣”概念纷纷闻风上涨。7月8日,大盘全天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7月8日下午消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今日举行电信行业投资者交流活动。对于如何看待元宇宙,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元宇宙最近几年很火,中国移动也在关注和研究,但元宇宙还处于初阶阶段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源达今日盘面两市午后围绕平盘线展开震荡,创业板相对弱势,领跌指数。另外上证50全天保持红盘运行,但情绪带动效应相对一般。盘面上,午后板块仍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发力线上,寻解困之道。11月22日,丸美股份宣布为了加快线上市场的发展,将聘任王熙雯为电商部总经理。近两年,业绩不理想的丸美股份一直在寻解困之法,其中发力线上成为重点,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 ...[详细]
-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在线安倍中枪,防弹衣概念股大涨,中国是最大的防弹衣生产国,占全球市场70%王言从目前各大媒体报道发出的现场照片来看,安倍晋三并没有穿戴防弹衣。当地时间2022年6月22日,日本东京 ...[详细]